Bulk-Onweb  屹立散料机械在线
 

首  页
散料机械 
堆取料机
装卸船机
皮带运输机
均化设备

综合质量

技术论文
经历经验
专利发明 
新产品
喜爱网站
随笔小札
English

 


首页->随笔小札(二)            童年的饥饿

 原创:李毅民  来源:屹立散料机械在线 2011-10-29

  小时候,生在五十年代中期的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可是从儿时记事起一直到19岁似乎都是在饥饿中度过。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年龄尚小,虽然当时的饥荒问题严重却印象并不深刻。只是记得家里北屋子挂着一个干粮篮子。篮子里放着全麦粉的馒头,看着它就嘴馋,好想吃。

  后来长大了。从六十年代的初期到七十年代末期,整个的青少年似乎总是吃不饱,总在挨饿。

  记得60年代初期,文化大革命之前。几乎大多数的城市居住居民每月供应的粮食吃不到月末就没有了。一般每个月的月末几天就可以提前去粮店借粮食了。人们的粮食是定量供应的。定量的多少与年龄、职业等因素有关。如4-5岁的小孩子的定量每个月只有几斤。小学生的定量在18-28斤之间。

  到了初中,粮食定量是31斤。高中生的定量是34斤。工人中重体力劳动者的定量是50斤。职员的定量一般为30斤。家庭中无职业的家庭妇女的定量为27.5斤。所谓借粮食就是提前去粮店买下一个月定量数的粮食。大多数粮店是允许居民提前几天买下个月的粮食。  粮食的供应标准是每个月每人标准粉5-6斤,精粉1-2斤,大米 3-4斤,豆油3两其余的就只能买玉米面或者是转粮票了。因为所有粮食及粮食制品都需要指标,粮票代表着购粮指标。所以,去饭店吃饭,买饼干都需要粮票。每年到了10月份的那个月可以用买粮食的指标到

  粮店买地瓜(红薯)。1斤粮食指标可以买5斤地瓜。每人限购30斤左右。每年的春节的那个月会增加一些细粮(大米、白面)的供应量,增加一点豆油的供应量。另外,还供应一点带壳的花生。每人0.5斤。 

  由于副食品供应也相当紧张。每人每月凭票仅仅供应半斤到一斤猪肉,半斤到1斤鸡蛋。人们每月摄取的营养不足导致虽然吃粮食的数量不少。但吃粮食仍然无法满足人们对营养的需要。

  由于粮食不够吃,人们想方设法的节约粮食。如,多吃玉米粥。将蔬菜或者是萝卜剁碎后放入玉米面蒸菜饼子吃。多吃土豆、芸豆、地瓜、豆腐代替粮食。每餐,盛饭后煮稀饭小铝锅剩下的那一点粘着在锅边上的稀粥都会有人拿小勺刮下放到嘴里。

  因为营养不良,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差,体质弱。肝炎、肺结核、肾炎的发病率都比现在要偏高。到了七十年代末期,甚至出现了部分高等院校肝炎流行的重大问题而不得不提前放寒假。

  家里是老祖母做饭。兄弟多,粮食不够吃。为了少吃粮食。老祖母采用的按人分配的方式限量分饭吃。玉米面的饼子也要秤一秤。每人午、晚为4两粮食的玉米面饼子,饼子秤重量是8两,实际粮食数量为4两。因为饼子含水为50%。早晨是一碗玉米面粥或一碗大米粥,2两玉米面的饼子。

  杆秤是邻居大叔于1964年帮助制作的。每天用这个秤秤米、秤面,分饼子。

  最糟糕和最严重的是第一次随父母走五七道路的经历,当时生产队为解决村民吃饭粮食不够的问题将玉米面里加入粉碎后的花生壳、玉米毂后摊成煎饼分到各家各户。因天热,一些煎饼吃的时候都酸了。后来为此还得了较重的胃病。

  直到第二次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机才有了好转。国家规定知识青年在农村的口粮按照毛粮每年600斤分配。集体户吃饭也不需要分着吃,大家吃多吃少都可以,随便吃。这回可算是吃饱饭了。

  再后来就是上大学了,虽然粗粮还是很多,但毕竟副食品供应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彻底的改善了粮食供应,并取消了购粮供应制度。人们的餐桌不再是以粗粮为主的餐食。

  童年和少年时代几乎是在吃不饱的年代度过,对自身的健康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不能不说是一生的一大遗憾。现在,人们不再为吃不饱饭发愁,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的政策换来的今天人们富足的幸福生活。

                                              By liyimin  李毅民 2011-10-29

 

Copyright  ©  by《散料机械技术》  《屹立散料机械在线》